苏联爆炸反应装甲的效应

2025-05-20 06:21:10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此外,在“接触”一1爆炸反击过程中还有两个效应:一是在抛板/背板穿越射流时,部分射流物质被消耗,导致其质量降低、动能下降;二是两块板在移动过程中有相当于切削的运动,射流顶部(最尖锐、速度最快的部分)被切断,这样后续射流“植入”主装甲的过程显得异常艰难。需要指出的是:“接触”-1不是简单的夹层结构,抛板与背板之间有一个夹角(炸药块呈楔形)。炸药量的不对称可使抛板在飞出的过程中有旋转运动,这样可以更好地毁坏射流。
据测算,单层“接触”-1可使破甲弹的威力降低50%,一般而言可提供400毫米的防护能力。苏联驻东德部队的T-64B/T-80坦克在炮塔上混装有多层爆炸反应装甲,可提供高达600毫米的防护。对于防破甲能力为600毫米的T-64B坦克而言,安装“接触”-1爆炸反应装甲(称T-64BV)后,可抵挡破甲能力达1000毫米甚至1200毫米的破甲弹的攻击——这显然达到并超过了西方同时代坦克的防护水平。穿甲弹的克星——“接触”-5在研制“接触”-1的过程中,钢铁科学研究院的研究人员发现,撕扯金属射流,干扰其路径、毁坏其材质的原理也可以运用到对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的防护上。然而,这一原理付诸实施需要解决两个设计难题。首先,炸药对普通撞击并不敏感,只能通过提高温度的方式来引爆,穿甲杆的速度只有金属射流的1/5,难以有效引爆爆炸反应装甲;其次,金属射流速度高但密度较低,很容易被干扰或摧毁,而穿甲杆则是“实打实”的硬家伙,尤其是贫铀合金穿甲杆,普通的抛板/背板很难弄断这样坚硬的侵彻体,使用爆炸反应装甲对抗穿甲弹似乎并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