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挑选一本适合自己的书

2025-05-13 22:33:40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1、根据生活工作中需要解决的某个痛点去选书。所谓痛点,就是现在面临的挑战或困难,例如:阅读效率低、不会管理时间、沟通能力差等。然后根据这个痛点去搜索书籍、挑选书籍(也可以找靠谱的人推荐)。如果有必要,还可以对某一个痛点进行“主题式阅读”,也就是以这个痛点为目标,搜选相关的五六本、甚至十余本书书来阅读。

2、根据自己想要强化的技能或想学习的新知去选书。上面的痛点,强调的是自己的“需要”,而这种方式则是挖掘自己的“想要”。比如我想优化自己写作的技能,想了解一点摄影的知识等等,这些都可以成为我找书的关键词。

3、根据兴趣去选书。兴趣可以让我们多读书,但不能只跟随兴趣去选书读,要学着超越兴趣,或者说扩展兴趣。这样你的兴趣才能持续下去,同时也才不至于禁锢了自己的视野。

4、同一主题下,可能有多本书,该选哪本呢?比如参考这些方法:首先,你要看一下书籍的目录和序言,目录可以大致让你知道这本书是讲什么的、自己需不需要以及感不感兴趣;序言是介绍一本书的文字,无论是自序还是推荐序,都可以简单读一读,加深对书本的一点了解。其次,也可以挑选其中个把章节读一读,看看具体内容怎么样,有没有值得“画线”的地方。其三,看一看该书的评价,看评价的时候要多看哪些能具体讲出哪里好哪里不好的书评。其四,参考豆瓣的评分,豆瓣了除了评分,有很多有价值的评论,也可以多看看。

5、附:读书方法之四步快速阅读法

第一步:先自问自答。选择并拿到一本书之后,先看看前后序言、目录等基本信息,然后根据这些基本信息、以及自己看这本书的目的,提出几个问题(明确阅读的目标),然后用自己现有的一些知识来回答我提出的问题。

第二步:然后快速阅读。以每分钟两三千字的速度对整本书籍、或某些章节进行快速阅读(快速阅读的学习可以参考“精英特快速阅读”),由此建立该本书的脉络、知识架构。期间我会找到这本书中我感兴趣的地方、对我重要的地方、或者一些看不懂的地方,然后对这些内容进行简单快速标记。如果有必要,就对这些内容进行二次阅读、以及精读。(如果你不会快速阅读,也建议不要一个字一个字地去慢慢地读,这样不仅速度慢,你最后的理解也不会高,尽量把自己的速度放快一点。)

第三步:根据书本再次回答问题。我在读完这本书之后,根据书本内容对我阅读前提出的问题进行再一次解答。

第四步:对答案,重点关注差距。最后,把阅读前的答案和阅读后的答案进行比对,看看自己的回答有多少和作者讲的一样,还有哪些遗漏和差距,然后重点关注这些遗漏、差距、不一样的地方。

回答2:

1.确定选书的目的
如果你是为挑一本书,希望它能够有助于你消磨时间不太难,那么我个人感觉是怎么挑都可以,因为挑“磨时间的书”的过程,实际也能达成你“磨时间”的目标。
如果你想学习做某些事情(即,将别人做某些事情的有效程序复制到自己身上),或者获取一些需要的资讯,辅佐你的行动。那么以下才是适合你的。
2.在选书之前,有一些东西是你肯定要掌握的,就是谷歌和百度的搜索语法。好多人都说“网上什么都有”;现在网络上确实什么都有,可是他们说不出下半句“怎样才能找到想要的”。这其实本来是中学语文教师应该在电脑教室里示范给你看的:怎样组合关键词,告诉计算机你想要什么,过滤你不想要的。
举例,不要你想去内蒙古旅游的时候,就只懂得搜“内蒙古”,或者只知道搜索“内蒙古旅游”,你得知道使用这一类的关键词:"内蒙古" AND "旅游" AND ("景点" OR "项目") "哪些" -"骑马"
它的大致意思是:在内蒙古旅游,除了骑马之外,有哪些景点或者项目。
这个我不详细讲解了,你最好去搜索“谷歌 搜索 语法”或者“百度 搜索语法”,谷歌和百度都可以给你更专业和全面的回答。如果你没有在中学里学到,进入企业后这也应该是老板给你培训的基本内容之一,可惜现在好多企业的老板都不注重程序化工具的使用,什么都凭借人力来做。人一走了他所掌握、摸索、试错的收获,就全部带走了。
3.做到以上一条,你已经离你想要的信息靠近了一大步,多半可以找到几本可选的书。接下来要避免弯路,可以去豆瓣(www.douban.com)看书评。豆瓣读书上有些垃圾书的作者和出版者聘请枪手抬高评分(包括豆瓣电影金陵十三钗的分数,也是这样撑高的),所以我基本不怎么看评分。
但是我会读那些看过这本书的人写的书评,他们会几句话描述这本书里讲些什么,怎么讲,是否是我想要知道的那个分支,是否是我喜欢的探讨方式。如果几个人都用类似的话来称赞或者贬损一本书,只提及自己读过以后的感受好坏,而不讲述书里面的内容或者书的探讨方式,那么这样的书评也不值得采信。
4.好书的标准:
比如你想要学习股票,市场上讲预测股票涨跌的书非常多,但是你要的不是书,你要的是你自己能够预测涨跌。那你怎么选?怎样的书算作好书。
好书其实只有一个标准:能够把你对不具体的操作步骤弄具体(比如做一件事情有哪些选项),或者它能够告诉你具体的步骤(就是执行的先后),或者指明每个选项有怎样的成败概率(假设你做100次,能成功几次,失败几次)。
比如你要学打仗,《孙子兵法》只告诉你“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之类的话(会进攻的军队动起来就像在天上飞那样迅捷,会防御的军队守得就像埋在地里那么稳妥),要是不会打仗的人读了,你能照着这样的描述去打吗。
而曹操写给他后代和他手下的兵书,就是步骤很具体的——比如他说安营扎寨如果在水边,厕所必须设在下游,否则疫病会在军中传播。这样的兵书不能解决所有问题,但是它能够告诉你一个具体的操作步骤“在水边安营的时候厕所在哪里建”,你读完它,用兵打仗的技能又比原来具体了一点。——这种能落实到实践层面的书就是好书。
5.作者的意图决定他的书对别人是否有用
孙子兵法其实是一本彻头彻尾的浪费时间的垃圾,古代的统治者知道靠它不能打仗,所以允许它流传下来了;曹孟德的兵书因为指导战争的功用很大,统治者不希望别人拥有,所以没有流传下来,如今只在别人的书里只言片语的被转引。
孙武在春秋末年是个漂泊列国的优秀指挥官,但是他没有大片的土地,不是一个诸侯,只能靠帮诸侯打仗混饭吃,就像现在的讲师一样——自己没有公司,却教你如何经营企业。他的孙子兵法就是给诸侯看的,忽悠诸侯推销自己的文字材料,所以肯定不在里面讲真本事。
曹孟德晚年写的兵书,是留来给自己手下的将军和自己的继承人看的,他希望后继者们看了他的书能够继续他的事业开疆拓土,打下曹家的天下,所以对许多关键的操作细节,都不吝惜的写出来。
所以你挑选一本书,除了看内容,也要结合作者的经历、事业和理想,估计作者它希望别人看了这书以后发生什么改变:像我看杰西·利弗莫尔的《how to trade in stock》,我就发现他是得势之后又失势,希望靠出版自己做投机的一身绝学,卖钱过晚年,同时也算是益后人。他对自己的投机技能相当自豪,所以写出来就是希望你照着他的做法来赚钱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