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书法,流传到后世者以墨迹和集帖为多。流传至今的有《丰乐亭记》、《醉翁亭记》、《司马温公碑》、《表忠观碑》、《中吕满庭芳》、《罗池庙碑》等。苏轼著名的墨迹有《天际乌云帖》、《赤壁赋》、《寒食诗帖》、《洞庭春色赋中山松醪赋》等。
《寒食诗帖》奇逸而峭,用笔更加酣畅跌宕,字形方圆长短相间,字势也欹侧有度。这两首诗,前一首开始时用笔迂缓,和他本来的特点相似,到“今年又苦雨,两月秋箫瑟,卧间海棠花,泥汗燕支雪”笔法婉劲,体现出了诗人的缠绵多情。第二首诗笔法比前首要激越,到“那知是寒食,但见鸟衔纸”,又体现了诗人“也拟哭涂穷,死灰吹不起”的悲愤情怀。看他的书法,字里行间给人一种萧瑟的感觉。在情感的抒发上,人们将它和王右军的《兰亭序》和鲁公的《祭侄稿》相提并论。
《新岁展庆帖》、《人来得书帖》是苏东坡在黄州时书写成的。这些都是送给好友陈季常的。前两帖,劲媚秀逸,虽然是书札,却写得相当精致。每字入笔、收笔、牵连都交代得非常分明,甚至一字写完,牵丝连下一字时,发现笔落的地方如写下一字对通篇章法都会有阻碍,便提起笔重新选定地方再写。黄州食诗卷如《新岁展庆帖》的“起”、“依”等字,《寒食诗帖》中“泥”、“氏”等字也是这样。
《祭黄几道文》是苏轼兄弟所写的祭文。苏轼流传的墨迹多数是行草。而这篇纯粹是楷法,古雅遒逸,笔力劲健,墨气凝聚,可以说是他的力作。李鸿裔评价:“楷法精整,字外有磬控纵逸之势。”
《洞庭春色赋》、《中山松醪赋》两赋是苏轼所作并亲自书写。墨迹属于长卷,用笔率真,结体严谨,大有“郁屈瑰丽之气,回翔顿挫之姿”。
《赤壁赋》帖是他在元丰六年被贬到黄州时所写的。跋文中说:“多难畏事,钦之爱我,必深藏之不出也。”可见苏东坡此时有一种畏惧的心情。书法也写得谨严,他的书法在明代时已经缺少三行,由文征明补充写完。董其昌跋说:“东坡先生此赋,楚骚之一变;此书,兰亭之一变也。宋人文字,俱以此为极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