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确的说,CD本身是用的数字信号,碟子上的岛、坑作为数据的1、0表示,这是一种很基本的二进制形式,只是我们要听到声音,就必须转化成音量电平,以数/模转换器转换成电平信号,这样才能通过扬声器或耳机、耳塞输出
我讲的是我自己的理解,可能不是太清楚,你可以找一下CD的技术资料,网上很多的
至于mp3的来源,绝大多数都是从CD上,先抓轨得到wav,再经过mp3编码的压缩,才得到mp3格式的,可知这经过一系列转化,音质肯定有损耗,再加上编码的压缩率不同,压缩率越高,音质也越差
而且mp3的转化是个不可逆的过程,刻成CD格式并不会丝毫改善音质的
至于为什么CD的音质好,单说比特率,mp3一般是32~320kbps,CD是1400kbps,这肯定有天壤之别
相信我的话 你试试千千静听 y用个插件 enhance
百度知道 千静听插件又的下的
然后用了 听听音质
其他啥啥的 我都没听过好点的音质啊
家里的功放 也可以,,,
说的是CD盘的音质是好的~~因为CD盘跟MP3的采样率还有比特率不同,所体现的音质的差异。
CD采样率远高于MP3。
简单来讲,采样率和比特率就像是坐标轴上的横纵坐标。
横坐标的采样率表示了每秒钟的采样次数。
纵坐标的比特率表示了用数字量来量化模拟量的时候的精度。
采样率类似于动态影像的帧数,比如电影的采样率是24赫兹,PAL制式的采样率是25赫兹,NTSC制式的采样率是30赫兹。当我们把采样到的一个个静止画面再以采样率同样的速度回放时,看到的就是连续的画面。同样的道理,把以44.1kHZ采样率记录的CD以同样的速率播放时,就能听到连续的声音。显然,这个采样率越高,听到的声音和看到的图像就越连贯。当然,人的听觉和视觉器官能分辨的采样率是有限的,基本上高于44.1kHZ采样的声音,绝大部分人已经觉察不到其中的分别了。
而声音的位数就相当于画面的颜色数,表示每个取样的数据量,当然数据量越大,回放的声音越准确,不至于把开水壶的叫声和火车的鸣笛混淆。同样的道理,对于画面来说就是更清晰和准确,不至于把血和西红柿酱混淆。不过受人的器官的机能限制,16位的声音和24位的画面基本已经是普通人类的极限了,更高位数就只能靠仪器才能分辨出来了。比如电话就是3kHZ取样的7位声音,而CD是44.1kHZ取样的16位声音,所以CD就比电话更清楚。
当你理解了以上这两个概念,比特率就很容易理解了。以电话为例,每秒3000次取样,每个取样是7比特,那么电话的比特率是21000。而CD是每秒44100次取样,两个声道,每个取样是13位PCM编码,所以CD的比特率是44100*2*13=1146600,也就是说CD每秒的数据量大约是144KB,而一张CD的容量是74分等于4440秒,就是639360KB=640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