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假地产的中国度假地产没有先行者

2025-05-13 19:43:47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旅游地产的先行者首推华侨城,它是把旅游作为地产开发的垫脚石,通过先搞旅游项目,把生地做成熟地、旺地,再通过营造休闲的气氛来提升区位品质,以此来提升楼盘的品位及概念。如今,华侨城的经营模式已被各大郊区大盘灵活应用,祈福新村、雅居乐、碧桂园、东部华侨城……
严格意义上来说,华侨城还不是真正的度假地产,只能称为是以主题公园为依托的旅游地产。一般的认为,度假地产有两大特性,一是位置比较相对偏僻,二是只有一些核心配套服务。居家跟度假是两个概念,旅游地产是要有景观和景点的。在旅游地产里,你的身份首先是游客,而度假地产会让你感觉到某一个时间段里是主人。
所以,打着“度假房产”旗号的项目都是处于城市偏僻的远郊或风景区。这种房地产,肯定不能依靠当地的原居民的消费来消化,如果不是真正的依托周边地区城市居民的投资、度假来消化,那么就是发展商一味地在圈地。
目前,国内对包括旅游在内的度假地产热情高涨,以为这是除住宅地产之外最有前景的地产开发模式。以“高尔夫、体育公园(实际上也是高尔夫)、度假酒店群、山地运动、游艇会、滑草场、海上运动、农家乐、茶马古道”等为主题的休闲度假住宅、别墅、酒店遍地开花。华润、首创、海航、金融街、中旅、合生地产、天鸿、万科、万达、万通无一幸免,度假公寓、产权酒店、分时度假酒店等度假地产项目风起云涌。
由于国家还没有对度假地产作出明确的概念界定,模糊概念的结果就是借旅游地产之名变相搞房地产开发,钻政策法规的空子。和开发商抱着同样心理的还有各地方政府,利用概念的模糊,盲目大规模规划,随意开发,以谋取土地收益。殊不知,在打政策擦边球的同时,无论是消费还是开发商,都承担了来自政策、环境、需求等多方面风险。
事实上,度假地产难逃其先天的不足。因为一旦度假区形成规模了、配套完善了(食、住、行、游、购、娱),事实上也就变成了一个城市的运营。从这个意义上说,度假就是少数人在享受一种永远不要成熟的氛围,它应该永远只是由繁华通往宁静的一种向往。
度假地产过分依赖于宏观经济走向的情况也是它固有的弊端。宏观经济好,人们对度假的渴望表现得越活跃,度假地产的发展也就越快。目前就属于这种度假地产的活跃期,度假的有效需求呈高增长态势,唯一让人遗憾的是目前度假地产浪得虚名,投资所占的比重太大了,度假地产成了一种理财的工具。
有人认为,度假地产要良性发展,首先要在政策上铺平道路,切实打击以度假地产来圈地、投资比重过大、空置率过高的行为。而我觉得,如何塑造一个城市和地区的形象,如何改善社会、经济、文化的整体运营环境,如何提高与度假相关产业链的综合素质,这才是度假地产的消费关注点,也是它的市场和希望所在。
相信游戏规则的制定、出台将不会长远,中国度假地产不怕没有先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