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高效液相色谱仪进行分析时,常用两种洗脱方式,一种为等度洗脱,另一种为梯度洗脱。
用等度洗脱进行色谱分离时,由不同溶剂构成的流动相的组成,如流动相的极性、离子强度、pH值等,在分离的全过程中皆保持不变。用梯度洗脱进行色谱分离时,在洗脱过程中含2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极性溶剂的流动相组成会连续或间歇地改变,其间可调节流动相的极性,改善样品中各组分间的分离度。
使用梯度洗脱时,也会使干扰分离的强保留杂质组分在较短的时间内从柱中清楚,使色谱柱保持干净状态,以进行下一次的分析。梯度洗脱一般是指流动相的组成随分析时间的延长呈现线性变化,即线性梯度洗脱,可用于反相和正相高效液相色谱仪及离子对色谱法。
扩展资料:
注意事项:
1、流动相必须用HPLC级的试剂,使用前过滤除去其中的颗粒性杂质和其他物质(使用0.45μm或更细的膜过滤)。
2、流动相过滤后要用超声波脱气,脱气后应该恢复到室温后使用。
3、不能用纯乙腈作为流动相,这样会使单向阀粘住而导致泵不进液。
4、使用缓冲溶液时,做完样品后应立即用去离子水冲洗管路及柱子一小时,然后用甲醇(或甲醇水溶液)冲洗40分钟以上,以充分洗去离子。对于柱塞杆外部,做完样品后也必须用去离子水冲洗20mL以上。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液相色谱法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规范检验操作 提升药品质量
液相色谱原理大多是分配色谱,就是说样品被固定相(柱子填料)吸附以后,在流动相洗脱过程中,样品的极性不同,在流动相中溶解的浓度也不同,有的可以互溶,有的不容,有的有一定溶解度.就可以根据这个原理进行分离.与固定相作用时间长的后洗脱,不易吸附的随着流动相流动最先被洗脱出来
根据你样品成分的极性来解释,同时还要看你使用的正向柱还是反相柱,如果用的是反向色谱柱(C8、C18等),色谱柱填料极性较弱,那么被分析的物质就是极性大的先出峰;如果用的是正向色谱柱(CN、NH2),色谱柱填料极性较强,那么被分析的物质就是极性小的先出峰。
Rf值越大,说明化合物在流动相上走的距离越远,表明化合物先被洗脱下来,跟着流动相走的早,即Rf值越大,先被洗脱,反之,Rf值越小,则后被洗脱。 懂了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