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口蹄疫怎么预防

2025-05-18 05:15:14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病因
该病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偶蹄兽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口蹄疫病毒属于口蹄疫病毒属,目前所知有7个主型、65个亚型,由于各型之间抗原性不同,彼此不能互相免疫,使诊断和防治工作复杂化。除绵羊、山羊发病外,牛、猪、骆及野生偶蹄兽也能发病,人也具有易感性。病畜和带毒动物为传染源,主要经消化道感染,也可经受伤的皮肤、黏膜及呼吸系统传播。在新疫区呈流行性,发病率达100%;而在老疫区,则发病率较低。常呈现一定的季节性。
症状
该病以口腔和蹄部皮肤发生水疱和溃烂为特征。患畜体温升高,精神不振,食欲低下。如单纯在口腔发病,则一般1~2周可痊愈;而当患及蹄部时,则2~3周方能痊愈。成年羊死亡率为1%~2%;幼畜常表现为恶性口蹄疫,死亡率达5%~10%,主要表现为胃肠炎和心肌炎。
防治
该病一般不允许治疗,要就地扑杀。
无病地区严禁从有病地区引进动物及其产品、饲料、生物制品等。来自无病地区的动物及其产品,也应进行检疫。发生疫情时,立即上报。按国家有关规定,严格实行划区封锁,紧急预防接种,搞好消毒工作。口蹄疫流行的地区和划定的封锁区应禁止人、畜及畜产品流动。

回答2:

口蹄疫俗称口疮,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偶蹄动物共患传染病,最易熏染的动物群体是黄肉牛养殖(特别是鲁西黄肉牛养殖)、水肉牛养殖,它可引起动物口、舌、唇、蹄、乳等部位以水炮为特征的症状。近年来,随着对外贸易的发展,我国与世界各地及地区间动物及产品的日益频繁,存在着境外口蹄疫疫情传入我国的危险性,因此我们必须采取严格防治措施。

1. 流行病学

自然条件下口蹄疫病毒可感染多种动物,偶蹄目动物易感性最高,易感性的高低顺序依次为黄牛、奶牛、牦牛、水牛、猪、羊、骆驼。在野生动物中以豚鼠、乳鼠、乳兔最敏感,幼龄动物易感性大于老龄动物,人对本病也有易感性,儿童发病严重,成人较轻。1.1传染源

患病动物及带毒动物是本病最主要的传染源,发病初期的患病动物是最危险的传染源,因为病状出现后的开始几天排毒量最多,毒性最强。在恢复期排毒量逐渐减少,病牛以舌面水疱皮的含毒量最多,其次为粪、尿、乳和精液。病愈后的动物在康复期带毒时间很长且病毒含量有波动,抗体也随之波动,这样会使病毒在带毒牛体内发生抗原变异从而产生新的亚型。 1.2传播途径

本病毒可经多条途径传播。当患病动物和健康动物在一个厩舍或牧群相处时,病毒常借助于直接接触方式传播,这种传播方式在牧区大群放牧与密集饲养条件下较为常见,但更多的是间接接触传播。患病动物的分泌物、排泄物、脏器、血液和各种动物产品广泛污染环境。空气也是一种重要的传播媒介,病毒能随风引起远距离的跳跃式传播。病毒常通过消化道以及损伤的皮肤黏膜而感染。 流行特点

口蹄疫是一种传染性较强的传染病,一经发生往往呈流行性,在牧区多呈现大流行,疫病一旦发生,可随动物的流动迅速蔓延,经过一定时间疫情才逐渐平息。口蹄疫可从一个地区、一个国家传到另一个地区或国家,多系输入带毒产品和动物所致也可呈直线式流行。口蹄疫流行具有一定周期性,3年左右大流行一次,本病没有严格的季节性。 2临诊症状

本病以牛最易感,潜伏期一般为2—4天,最长可达一周左右。病牛体温升高达40—41摄氏度,食欲不振、精神沉郁、闭口流 ,开口时有吮吸声。一天后的唇内、齿龈、口腔、舌面和峡部黏膜发生黄豆大,后融合至核桃大的水疱,由淡黄转为灰白,口温高,口角 增多,呈白色泡沫状,常常挂满嘴边似胡须,采食、反刍完全停止。水疱约经一天后破溃形成红色糜烂。体温降至正常,糜烂逐渐愈合,全身临诊症状逐渐好转。如有细菌感染,糜烂加深,发生溃疡,愈合后形成瘢痕,有时并发纤维蛋白性坏死性口膜炎、胃肠炎。也可在鼻咽部形成水疱引起呼吸障碍和咳嗽。在口腔发生水疱的同时或稍后,趾间及蹄冠的柔软皮肤上表现红肿疼痛而后迅速发生水疱并很快破溃,出现糜烂或干燥结成硬痂,然后逐渐愈合。若病牛衰弱或饲养管理不当,糜烂部可能发生继续感染化脓、坏死、站立不稳、跛行甚至蹄匣脱落、变形、卧地不起,乳头皮肤有时也可出现水疱,很快破裂形成烂斑。如涉及乳腺可引起乳房炎、奶牛产量下降,有时高达75%甚至泌乳停止乃至不能恢复。乳房病理变化见于纯种牛,黄牛较少发生。病情恶化者全身虚弱,肌肉发抖,特别是心跳加快,节律失调、反刍停止、食欲废绝、走路摇摆、站立不稳或因心脏麻痹突然倒地死亡。这种病型称恶性口蹄疫,死亡率达20%—50%,主要是病毒侵害心肌所致,尤以犊牛多见,孕牛可发生流产。

病理变化

患病动物的口腔、蹄部、乳房、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胃黏膜可见到水疱、烂斑和溃疡,上面覆盖有黑棕色的痂块。反刍动物真胃和大小肠黏膜可见出血性炎症,心包膜有弥漫性及点状出血,心肌有灰白色或淡黄色的斑点或条纹,称为“虎斑心”。

治疗方案

1.把生病的牛隔离治疗,圈舍每天用消毒剂消毒

2.治疗时用牛蹄金+刀豆素混合注射,一天一次,连用1--2天

3.如果病情比较严重,可以适当配合抗生素同时分点注射,效果更佳。

回答3:

  防治措施:

  扑杀病畜及染毒动物

  扑杀动物的目的是消除传染源,病毒是最主要的传染源,其次是隐性感染动物和牛、羊等持续性感染带毒动物。

  免疫接种

  目的是保护易感动物,提高易感动物的免疫水平,降低口蹄疫流行的严重程度和流行范围。

  限制动物、动物产品和其他染毒物品移动

  目的是切断传播途径。小到一个养猪户,大到一个国家,要想保持无口蹄疫状态,必须对上述动物和物品的引入和进口保持高度警惕。

  药物治疗

  使用香港天宇,五号特攻对口蹄疫病毒引起的口炎、心肌炎、心脏功能衰退、口疮、水泡及腐蹄病等,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提前消毒

  使用过氧乙酸消毒溶液对动物生存场所进行全面消毒。可以进行喷雾、清洗或加热熏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