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价值观教育主要包括人生观与价值观两方面的内容。
1、人生观,是人们对人生问题的根本看法。主要内容是对人生目的、意义的认识和对人生的态度,具体包括公私观、义利观、苦乐观、荣辱观、幸福观和生死观等。人生观是人们在人生实践和生活环境中逐步形成的。由于人们的社会实践、生活境遇、文化素养和所受教育的不同,因而形成不同的人生观。正确的人生观指引人走人生的正道,用自己的劳动去创造人生业绩,成为一个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人民的高尚的人。错误的人生观将导致人背离人生的正道,走到邪路上去,甚至成为危害社会危害人民的罪人。
2、价值观,是人们对价值问题的根本看法,包括对价值的实质、构成、标准的认识,这些认识的不同,形成了人们不同的价值观。每个人都是在各自的价值观的引导下,形成不同的价值取向,追求着各自认为最有价值的东西。价值的内涵非常丰富,一般可以分为物质性和精神性的价值,还有综合性、复杂的价值,如人的价值(或称人生价值);能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科学、合理的价值取向,对一个人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3、价值观和人生观都属实践理性,都需在实践中体验,在实践中落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当作当代中国人的核心人生价值观,就要把它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实现人生价值。
人们对人一生的价值高低的评价认识就是人生的价值观。每个人的人生观都不完全一样,其价值观也不一样。要确立自己的人生价值观,必须确立自已的人生观,即自已为何活着。“死而不亡”是一个不明确的人生观,若从个人自私方面分析,这好像是要成为一个伟大人物,死而让人永不忘记,似如还活着。但其为谁死为谁而不亡并不明确,其价值无法评价。如果是为人类的文明进步事业而“死而不亡”,其价值就太高了,将永存于世。世界观的形成,人生价值观的形成是与人接受的教育和实践中不断的分析认识提高有直接关系的,也只有在实践中才能真正形成自己的世界观和人生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