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乾县枣林村

具体位置以及概况
2025-05-20 12:27:08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陕西乾县临平镇枣林村
枣林村位于陕西省乾县境内,人口1593人,分3个村民小组,北队、中队和南庄。其地处乾扶公路的中间路段,距乾陵21公里,距法门寺19公里,距羊毛湾水库7.5公里,距漆水河大渡槽风景区8.6公里,距离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5公里;其属乾县西部的一个重要自然村,地理位置重要,一马平川,是农作物的盛产基地,主产小麦、玉米,近年来苹果树盛栽,同期大棚蔬菜(主产黄瓜和西红柿)供应了西安市、咸阳市的需要。该村主要以罗姓村民为主,占95%以上,民风淳朴,安居乐业。明清时期该村前后有枣树百余棵,基此得名“枣林村”。河大渡槽风景区8.6公里。其属乾县西部的一个重要自然村,地理位置重要,一马平川,是农作物的盛产基地,主产小麦、玉米,近年来苹果树盛栽,同期大棚蔬菜(主产黄瓜和西红柿)供应了西安市、咸阳市的需要。该村主要以罗姓村民为主,占95%以上,民风淳朴,安居乐业。明清时期该村前后有枣树百余棵,基此得名“枣林村”。

回答2:

位于陕西省咸阳市乾县临平镇枣林村;地处陕西乾陵与法门寺中间,省道209线23公里处;南临陕西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5公里,北邻陕西咸阳羊毛湾水库7.5公里;交通便利;处于关中渭北平原地带;以苹果种植,大棚蔬菜为主,新型农村经济人活跃;人口1300人左右

回答3:

1949年6月,人民政权建立,废除乡保甲制,实行区乡村制。乾县当时沿用民国区划,改10乡为10区,改74保为74乡。新中国成立后,全县正式组建为10区72乡,后整编为10区69乡,区乡以序数命名。1956年3月,全县撤区并乡,10个区只保留临平、阳峪2区。69个乡合并为23个乡,即城关、阳洪、灵源、大杨、薛录、马连、长留、杨汉、姜村、梁村、大王、漠西、新阳、周城、临平、乾陵、梁山、吴店、铁佛、阳峪、峰阳、注泔乡。上述23乡,其中梁山、吴店、铁佛、峰阳、注泔、阳峪6个乡归阳峪区领导;新阳、临平、周城3个乡归临平区领导;其余14个乡均由县直接领导。1958年4月,由临平、新阳两乡分出石牛乡,由吴店乡分出关头乡,全县成为25乡。
1958年9月,实行人民公社化,政社合一。全县在25个乡、248个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基础上,建立了10个大型人民公社。计有城关、长留、漠西、乾陵4个乡建成的新华人民公社;阳洪、灵源、大杨3个乡建成的东风人民公社;薛禄、大墙、马连3个乡建成的卫星人民公社;梁村、大王、姜村、杨汉4个乡建成的红旗人民公社;周城、新阳、临平、石牛4个乡建成的星火人民公社;梁山、吴店两乡建成的幸福人民公社;铁佛、阳峪两乡建成的钢铁人民公社;关头乡建成的春风人民公社;注泔乡建成的和平人民公社;峰阳乡建成的峰钢人民公社。
1958年底,县区划作了新的调整,礼泉、永寿两县撤销,并人乾县。1959年1月。新建立的乾县(大县)正式成立,下辖23个大公社。原乾县境内9个公社(此时吴店乡划归永寿公社).其名称是:城关、阳洪、薛禄、梁村、临平、铁佛、注泔(包括礼泉石潭、石泉两乡)、关头(包括永寿甘井、仪井两乡)、峰阳。凡几个乡组成的公社,以原乡为单位,设立管理区,以便领辖全社。
1961年,大县撤销。原礼泉、永寿两县自乾县分出。乾县境内的9个公社,调整为23个人民公社,下辖305个大队、1928个生产队。同年,还另设有城关管理区,专管城镇居民。1963年3月,薛禄公社分为薛禄、大墙两个公社;阳洪公社分为阳洪、大杨两个公社。全县计25个公社,1个城关管理区。1965年9月,东街3个生产队划归城关管理区,管区遂改名为城关镇,全县计26个社镇。
1971年5月,城关镇与城区公社合并,称城关公社。到1983年底,全县共25个公社,下辖306个大队、2059个生产队。
2001年,全县撤乡并镇,设立12镇8乡,12镇包括:城关镇、临平镇、峰阳镇、阳峪镇、阳洪镇、灵源镇、王村镇、马连镇、梁村镇、薛禄镇、注泔镇。10 乡包括:梁山乡、大杨乡、周城乡、石牛乡、新阳乡、大墙乡、漠西乡、关头乡。

想了解更多你还是进同好网看看

回答4:

在乾县城以西沿省道209线直达24km处即为乾县枣林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