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年教师节前后 ,各级政府都会隆重表彰一批“优秀老师”,从乡镇,到区县,到市一级,省一级国家级层层都有表彰,、营造出尊师重教的氛围。“优秀教师”的级别不一样,其证书的含金量自然也不会一样,所以评选的方法自然也不一样,评选的难度也不一样。“优秀教师”顾名思义当然应该是是工作态度认真,工作表现突出,工作方法得当,工作成绩优异的老师,是老师中的佼佼者,是一线老师的代表人物。各个级别的“优秀教师”是如何产生的呢?“优秀老师”是否就是优秀的老师呢?
级别最低的是乡镇优秀教师的证书,这个证书基本上没有什么含金量,除了在教师节那天代表本校老师参加本镇教师节表彰大会,拿个小红包(一百块左右)之外,并没有其他的作用。镇级优秀老师指标分解到各村级小学,一般一所村小一个指标,占比百分之十左右。镇级优秀老师称号在晋升职称是不能加分的,进城选调考试也不作为优先条件,所以对老师而言,实际作用并不大,只是个荣誉而已。
既然没有非常大的实际作用,评选起来就比较简单了,我们学校共有八个老师,每年一个镇级优秀老师的名额。评选镇级优秀老师的时候,就拿出一年来的教学成绩表,谁班上在期末考试中考的比较好,排名靠前,就推荐谁为镇级优秀老师,这样大家都没话说,比较公平。
县区级优秀老师的指标是分配到乡镇中心校的,一般比例为百分之一,我们乡镇一百多老师,一年一到两个区级优秀老师的指标。由于指标比较少,区级优秀老师的证书还是有一定的含金量的,在晋升职称时可以加分,在选调考试中也可以作为优先考虑的条件。因此,区级优秀老师的评选颇有点风云诡谲的意思。
有的领导在评选的时候不太公开透明,一线老师不清楚推选流程,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推选,用什么方式推选。直到区级表彰名单出炉,老师们才恍然大悟——原来是他!这就是所谓的暗箱和内定了,老师们也只能眼巴巴看着毫无办法。当然,也有的领导做事比较公开,透明。比如我们的前任校领导,在推选区级优秀老师的流程采用先由各村级校,中心校本部推选出本校的镇级优秀老师。然后组织这些镇级优秀老师进行公开演讲,述职,把自己的成绩,方法,优势摆一摆。请一些德高望重的老师当评委,当场打分,最后累计得分最高的推选为“区级优秀老师”。
区级优秀老师的评选方法,跟时任校领导,尤其是校长的行事风格,做事方法有很大的关系,公平与否,“优秀老师”是否是真正优秀的老师,就看评选流程是否公开,透明了。有时候,老师们看着优秀名单都会有点哭笑不得,一些不是一线老师的领导,后勤人员,一些吹牛拍马,阿谀奉承之辈屡屡评为优秀老师,而真正踏踏实实,埋头苦干的老师,却长期与优秀无缘。
至于市级,省级甚至国家级的“优秀老师”荣誉称号,更是神龙见首不见尾,对普通一线老师而言,只在传说中。工作二十几年,学校也有评上市级,省级优秀老师的,但是大多不是一线老师,都是学校的管理层。因为市一级,省一级的优秀称号的含金量就更高了,晋升高级职称,提拔使用,评选骨干,学科带头人都是重要的参考,所以,一般老师很难评上。在听取市一级优秀老师报告会的时候,可以发现,这些市级优秀老师要么是在媒体关注下有了一定影响的老师,要么是学校的管理人员,真正默默无闻的一线老师少之又少。
表彰优秀老师是为了激励更多的老师向榜样学习,“优秀老师”应该是行业的标杆,是老师们学习的楷模。但是现在看来,“优秀老师”并不一定是优秀的老师,甚至可能都不是一线老师。基层老师盼望“优秀老师”评选多一些公开,透明,少一些内定和暗箱,让真正优秀的老师成为“优秀老师”。
当然是优秀的老师,他们的优秀之处不仅仅表现在工作能力上,也表现在个人作风方面。
我认为是的,因为优秀老师的评选有一定的标准,一定是达标了才能被评选上。
既然能够被评为“优秀老师”那么我想一定是优秀的老师,肯定是用成绩来评判的,所以这一点是不应质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