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果的繁殖方法可分为有性繁殖及无性繁殖两种。有性繁殖即用种子播种繁殖,所繁殖的种苗一般习称“宝生苗”。无性繁殖包括嫁接、空中压条及扦插等,一般以嫁接法较为常用。芒果有性繁殖苗圃的选择选择地势较为平坦、向阳、避风的平地或缓坡地。土壤以土层深厚且排水良好富含有机质的砂质壤土为宜。芒果苗圃在整畦时宜注意排水,因为在育苗期的幼苗很怕浸水,连续多日的浸水,易导致幼苗发育不良或死亡。整畦时应视土壤肥力状况,酌施腐熟的有机质肥料及过磷酸钙做基肥。催芽、播种
海南省最佳的播种时期为6-7月芒果成熟季节,因种子新鲜,来源容易,且时值高温多湿,播种后成活率高。种子的选择以种核饱满为佳,播种时可选用自鲜食后至20天左右的种子,稍加洗净残肉阴干即可。在播种前须先行剥壳处理,操作时可用剪定铗反转夹住种核尾端,沿缝合线向下扭转,撕开一边种壳,反过来再撕开另一边,裂口愈大愈容易取出种核内的胚仁,但应尽量不要伤及胚仁,若偶而伤及少许,也不会损其发芽与发育,因芒果种子具有坚硬的外种皮(外壳)而影响发芽,先除去外种皮及覆土2公分可有效提高发芽率。
种子如在室外任凭风吹日晒,在7天左右即丧失发芽能力,若稍加洗净阴干放置于半湿润的沙土中贮藏发芽,则约可保存30天。播种时,种仁宜直立,采取三角形定植法,种脐朝下,不可平放播种,因为会引起萌芽不整齐。播种后约7天可发芽。行株距以10×15厘米为宜,覆土约2厘米,播种后应每隔1-2天浇水一次,保持湿润成活率较佳,若用淹水处理,常因地势不平,而使干湿不一致,部分种苗会有浸死及干死现象。发芽后待抽第二次梢时,即可施追肥一次,或以2%尿素水溶液浇灌一次,约6-9个月后即可供嫁接的砧木之用。芒果无性繁殖芒果嫁接可供大量繁殖优良种苗,及用于已定植果园更新优良品种。嫁接因属于无性繁殖,不易变异,能保持母本的优良性状,在育种上只要育成一个新的优良品种,即可用嫁接法大量繁殖,如现有的美国品种,金煌一号、台农一号等。嫁接的方法有很多种,但在芒果嫁接上一般均采用切接法较为简易及快速,而对于嫁接不易成活的品种如台农一号,亦偶而采用靠接法,但较麻烦。芒果的嫁接,由于植株本身嫁接亲和性的不同及单宁含量的多寡,使不同的品种在相同的砧木上而有不同的接活率。影响嫁接成活的因子主要是砧木和接穗的视和力。所谓亲和力就是砧木就接穗在内部的组织结构上、生理和遗传上,彼此相同或相近,从而能互相结合一起的能力,亲合力高则嫁接成活率也高。嫁接时间
在不同的嫁接时期中,以三月的接活率最高,九月次之,六月及十二月最差。三月正是春天来临,温度回升气候温和,也是其萌芽生长的开始,植株在嫁接后愈合力强,因此嫁接成活率高,大部分苗圃及果农都选在此时嫁接。六月高温多湿,降雨频繁,病虫害多,在嫁接时因湿气重,套上塑胶袋后,砧木与接穗接口易发霉,而导致嫁接愈合组织无法产生或产生后无法愈合,因此雨季并不适合嫁接,如果嫁接后,未遇下雨,则接活率和三月者相似。九月为秋高气爽的季节,南部地区为雨季末期,此时为良好的嫁接适合期,芒果植株的秋梢也正在此时抽出,但其接活率仍稍逊于三月。十二月为冬季的开始,平均气温将降至18℃以下,大部分植株生长迟缓,不是嫁接季节。综合以上所述,理想的嫁接时期约在二月下旬起至五月雨季来临前,而以三月为最佳嫁接时期,错过此时,就须等到雨季结束,到九月至十月再嫁接,而于第一波寒流来临前即应停止作业。规划与开垦
芒果树 (4张)
选择气候条件适宜,土层深厚、肥沃、土质不易板结,不积水,靠近水源之处建果园。较大的果园应根据地形地势划分小区,规划防护林,排灌系统,道路及其他设施。园地两犁两耙,树头,茅草,大芒等要清除干净。坡地按等高开环山行或梯田。
植地准备
1、种植密度,因气候、土壤肥力及品种不同而异。当前各地种植密度有5米×4米(33株/亩)、5米×3米(44株/亩)或4米×3米(55株/亩)。为了增加早期收益,开始定植4×3米,收获3-5年后可在加密行隔株疏伐成6米×4米。
2、植穴准备:定植前2-3个月挖穴,宽80厘米,深70厘米,每穴施腐熟的猪、牛粪或土杂肥20-30公斤,过磷酸钙0.5-1公斤,肥料与表土混和回穴。
芒果定植
定植以6-8月定植为好。如有灌水条件,在西南和南部9-10月也可定植。如用袋装苗,在非干旱地区可在3-5月定植。以阴天或雨前定植为好。用裸根苗定植应保持根系舒展;用袋装苗定植则不能踩压土团。定植深度以根颈平土面为宜。植后淋透定根水并加复盖。
芒果施肥
1、幼树施肥以氮、磷肥为主,适当配合钾肥,过磷酸钙、骨粉等磷肥主要作基肥施用,追肥以氮肥为主。植后抽出1-2次梢时开始追肥,3、5、7、9月各施一次追肥,每次每株施尿素10-20克,9月施复合肥。如天旱可施1-2%的液肥或1:4的稀粪水,第二年用肥量加倍。在6-8月结合压青扩穴增施有机肥。每株施绿肥50公斤,猪、牛粪或土杂肥20-30公斤,或花生饼、过磷酸钙0.5-1公斤。
2、结果树施肥以氮、钾肥为主,钾的用量不少于氮,并配合磷、钙、镁肥。具体做好如下四次肥:
(1)催花肥10-11月施催花肥。树冠4米以内的(下同),每株施尿素和硫酸钾各150克或复合肥250克。树冠增大,施肥量相应增加。
(2)谢花肥当开花量大时,在谢花后每株施尿素100-150克,或结合喷药加入1%的尿素或硝酸钾作根外追肥。
(3)壮果肥谢花后约30天为果实迅速增长期,也是幼龄结果树春梢抽生期。此时至收获前15天应追施氮、钾肥1-2次,或作根外追肥,以保证果实发育所需的养分。
(4)果后肥采果后立即施重肥,在丰收年可于收果前后先施速效氮肥,每株施尿素150-200克,其后再施有机肥和磷肥。
芒果整形修剪
整形修剪是芒果速生、早结果、丰产稳产,优质的关键措施之一。
1、幼树的整形修剪植后苗高80-100厘米开始整形。
(1)自然圆头形树冠整形定干苗高80-100厘米时摘心或短截,促进主干分枝。
①培养主枝主干抽枝后,在50-70厘米处选留3-5条生势相当,位置适中的留作主枝,其余摘除。如生势差异大或位置不适当,可通过拉、压枝条或人工牵引予以纠正。主枝与树干夹角保持50-70度。
②培养副主枝当主枝伸长60-70厘米时摘顶,促进其分枝。在50-60厘米处选留3条生势相近的分枝,其中两条留作副主枝,顶上一条留作主枝延续枝。待延续枝伸长50-60厘米时再留第二层副主枝;如法再留第三层和第四层副主枝。所留副主枝应与主枝同在一平面上,与主枝夹角应大于45度,避免枝条重叠或交叉。副主枝长度不宜超过主枝。
③辅养枝及其处理由副主枝抽生的枝条可发展成枝组,也可发育成结果母枝,不宜剪除。对徒长性的强枝宜短截,促进分枝,以保持枝条的从属性;对扰乱树形的直立枝,交叉或重叠枝应予剪除。结果2-3年后,一些枝组生势变弱,或位置不适当,影响树冠通风透光者或逐步疏除。
在幼树整形修剪中,主要是培养骨干枝、尽量增加分枝级数,控制徒长枝,修剪位置不适当的枝条。在定植后2-3年内培养50-60条生长健壮而不徒长,位置适宜的末级枝梢,形成矮生,光照良好的圆头形树冠,为早结果打好基础。
(2)自然扇形树冠整形
①选留主枝与副主枝主干截顶抽芽后,选留3个枝,其一作延续主干,另两条作第一层主枝,这两条主枝相对成一直线,各与行向成15度角。如角度不合,可通过人工牵引予以校正。待延续主干伸长后,距第一层主枝100-120厘米留第二层主枝,分枝方向与第一层呈斜十字形。以后整个树冠呈长圆或哑铃形。
②副主枝及枝组的培养同圆头形树冠,为防结果后枝条下垂,初结果树在主干上缚一竹竿作结果后吊枝之用。
(3)结果树的剪修此时修剪以短剪和疏删为主。
①花芽分化前修剪,疏除过密枝、阴弱枝,病虫枝、交叉、重叠和徒长枝,增加树冠透光度,促进花芽分化。对生长过旺、多年不结果的植株可通过主枝环状剥皮、环割、扎铁丝及断根等方法抑制植株生长,促进花芽分化。
②在第二次生理落果后,剪除影响果实发育的花梗与枝条,疏除畸形果,病虫果及过小的败育果,两个果粘在一起的易拈惹虫害,应去除一个,一穗果保留3-4个发育正常的果即可。对未结果或开花不结果的枝条可酌情短截,促进抽梢,培养来年的结果母枝,也可增加树冠的透光度。
③采果后修剪这是重点修剪时期,采果后及时短截结果枝至该次梢的基部2-3节。如出现株间枝条交叉,可短截至不交叉为止。对树冠中的病虫枝、过密、交叉、重叠枝和阴弱枝予以疏除,对因多年结果而衰竭的枝条和徒长枝一般应予剪除,但如位置适宜,或树冠衰弱,也可短截更新,复壮树冠。
④老弱树更新复壮经10余年或几十年结果,或因失管和病虫害导致枝条衰老,结果少,产量低的植株,可进行重截更新复壮。方法是:在离主干60-80厘米处重截主枝,重新培养骨干枝和枝组。根系也进行相应的短截,促发新根。可在离树干2米左右挖深、宽各40-50厘米的环状沟,施入腐熟的厩肥或堆肥,诱发新根。截干时间以10月至次年3月为好。经更新的植株,在正常管理下2年后便能有较好的收成。
无论整形或修剪,都必须与施肥和病虫害防治紧密结合才能取得预期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