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政治协商制度及完善?

2025-05-22 00:53:58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政治协商制度(政协制度),是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各政党、各人民团体、各少数民族和社会各界的代表,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为组织形式,经常就国家的大政方针进行民主协商的一种制度。
这是中国人民根据革命历史和现实国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中国是一个多党派的国家。除了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外,还有八个民主党派。这些民主党派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之前就已存在,它们在政治上拥护共产党的领导,这是它们在与共产党长期合作、共同奋斗过程中作出的历史选择。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各民主党派在组织上都是独立的,享有宪法规定范围内的政治自由、组织独立和法律地位平等。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合作的基本方针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各民主党派不是在野党,也不是反对党,它们是参政党。民主党派参政的基本内容是: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人选的协商,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 在国家采取重大措施或决定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时,中国共产党都事先同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进行协商,取得统一认识,然后再形成决策;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在国家权力机关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常设专门委员会中,在地方各级人大中,均有一定比例的代表,以更好地参政、议政并发挥监督作用;在人民政协中充分发挥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作用;举荐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在各级政府及司法机关担任领导职务。这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形式主要有:第一,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人民政协是各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界代表人物参政议政的重要场所;第二,中共中央和各级地方党委召开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座谈会,通报重要情况,就重大方针政策问题,国家和地方政府的领导人候选人名单,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候选人名单,同各民主党派进行协商,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第三,民主党派成员中的人大代表在各级人大中以人民代表的身份参政议政和发挥监督作用;第四,选配民主党派成员担任国务院及其有关部委和县以上地方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的领导职务;第五,推举符合条件的民主党派成员担任检察、审判机关的领导职务。

回答2:

  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在人大、政协、政府及司法机关中任职比例扩大,一大批德才兼备、符合干部"四化"条件的党外干部走上各级领导岗位,进一步发挥了参政议政的作用。在第九届全国人大、第九届全国政协,党外人士安排比例,均达到了中央规定的要求。在政府部门党外干部安排工作中,县处级以上党外干部总人数增加至7340名,比1993年换届时增加1206,增长了16%。党外人士在省部级机关担任领导职务的有49人,担任地厅级领导职务的340人,担任县级领导职务的有1745人。安排党外领导干部的单位数量也增加了。

  中央和各级政府、司法机关还先后聘请了相当数量的民主党派成员和无党派人士担任特约检察员、监察员、陪审员、审计员和教育督导员,初步建立起特约人员的工作制度和规范,从而拓宽了政府部门、司法机关中党与党外人士合作共事的领域。

  民主党派的自身建设得到加强。1997年底,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宗教团体和有关人民团体的各级组织基本顺利完成了跨世纪的换届工作,实现了干部的新老交替。一大批经过培养选拔的新一代党外代表人物得到任用,各民主党派的中央领导班子充实了新的力量,各自的组织在巩固的基础上走上了正常稳步发展的轨道。到1997年底,八个民主党派成员总数已达41万人,地方组织1716个,基层组织25800多个。

  随着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不断完善,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得到了进一步的推进和发展。

回答3:

具体的规章制度不需要答,主要答它的性质,地位,和职责,最好加上作用,这是在题分较多的情况下较完善的答法,若是简答题,分值不高,答性质与地位较好

回答4:

具体规章制度无需列出 只须提出政协需要在宪法和法律下工作
性质爱国统一战线组织 地位...... 职责参政议政政治协商民主监督

回答5:

我的情